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谈笑间丨聂建云教授:立志从医,咬定青山不放松;医者仁心,廿余载持正而行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9/8 15:28:12  浏览量:751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迈入新世纪已二十载余,医学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期间涌现了一批仁心仁术、为国为民的医生。正所谓“医者,父母心也”,肿瘤瞭望特别开辟“谈笑间”系列专栏,于本期邀请云南省肿瘤医院聂建云教授,与他回首过去,眺望未来,品尝医学生涯的人生百味。

编者按:迈入新世纪已二十载余,医学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期间涌现了一批仁心仁术、为国为民的医生。正所谓“医者,父母心也”,肿瘤瞭望特别开辟“谈笑间”系列专栏,于本期邀请云南省肿瘤医院聂建云教授,与他回首过去,眺望未来,品尝医学生涯的人生百味。因缘际会,他笃定从医,坚守乳腺领域二十余年;修身齐家,他“玩个痛快,学个踏实”的学医旅程无意间得到传承;二次游学报国,一心服务病患,医者仁心的信念从未改变。

第壹章:启蒙
笃定从医,际遇乳腺
 
 肿瘤瞭望 :请问您为何选择从医这条道路?
 
聂建云教授:年少时一直对动植物这类生命科学特别感兴趣,学医也算是机缘巧合。我们那个年代看电影的机会很少,无意中看到一部名为《人到中年》电影,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电影讲述医生拯救生命的故事,让我觉得生命特别重要,拯救生命的医生更显伟大,于是就在心里种下了一个伟大的梦想——我要做医生。最终,在自己和家人的共同意愿下,我就没有选择动植物相关的生命科学专业,转而学医,直至现在。
 
聂建云教授学生时代
 
肿瘤瞭望 :医学分支众多,那您为什么选择了乳腺癌这个方向?
 
聂建云教授:1996年的9月,我从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以后就回到了我的家乡,来到云南省肿瘤医院工作,至今也没有换过其他单位。那时医院还没有乳腺科,我在时任科主任汤学良教授的带领下在普外科工作。三四个月后,汤学良教授组织筹建了乳腺科。由于我从开始工作就跟着他,也因为工作忙碌对专业方向的选择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汤教授确定的方向一路走了过来。现在回头看看,汤教授真的是非常有远见,当时就看好了乳腺癌领域的发展前景,真的十分感谢他带领我们进入了这个领域。
 
第贰章:修身齐家
秉持内心,家风传承
 
肿瘤瞭望 :我这里的两张照片展示了您丰富的大学的生活,请您能简单回忆一下那些青葱岁月。
 
聂建云教授:经过高考前紧张的学习,我觉得进入大学后就可以稍微放松了,所以在大学时基本完全“放飞自我”,让自己的天性和喜好任性发挥。在学业方面,那时候我特别喜欢英语,就大量阅读英语书籍、看英文原版剧作;在课余方面,我特别喜欢户外体育活动,参加了网球、足球等社团,参加比赛训练特别开心。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踢球,只要有时间,基本可以从中午连续踢到晚上八九点!也许是因为本身就是云南人,长期的“高原训练”练就了我极好的体能和耐力。
 
 
肿瘤瞭望 :可以看出,您一直坚持“玩就玩的潇洒,学就学个痛快”。众所周知学医特别的苦,是什么让您一路坚持着走下来的呢?
 
聂建云教授 :医生与其他行业相比,确实付出要多很多,要付出别的领域无法想象的努力,甚至要承担许多别人想不到的委屈。对于我个人而言,学医是我儿时笃定的梦想,至今未曾动摇。从这个信念的产生,到工作至今日的二十七年从医生涯中,随着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实现、治病救人的价值的成就,从医的信念愈加清晰、愈加强大。因此,一路的从医行医,我未曾怀疑过、也未曾改变过,与内心的成就感相比,所有的辛苦变得不值一提。
 
肿瘤瞭望 :您的这种信念和心态也影响了您的女儿,是不是?
 
聂建云教授:我并没有想主动的去引导她,在她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才知道她也想学医。我还担心可能孩子没有清晰的规划,只是单纯的受我的生活状态影响。因此,我还专门问过她:“你填志愿时一定要好好考虑,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从事医学?”她很坚定的回复我说:“这个不用质疑我,我放弃自己比较擅长的文科而选择理科,就是为了学医,我早就有了这个想法。”我们从来没有引导或要求她学医,其实孩子学什么专业我都支持,即便是现在大家不看好的专业,只要她能够真正喜欢、活的开心就可以了。而她现在也喜欢、并坚持学医,也许这就是她真正想要从事的行业吧。
 
第叁章:游学报国
严于律己,严以治学
 
 肿瘤瞭望 :2003年您去加拿大进修,2011年再次留学读博,彼时中外的差距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聂建云教授:以前从未出过国,总觉得出国是一种特别高大上的事情,就想尝试一下。2003年通过西部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幸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了加拿大。那时我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看一看国内外到底有什么差别,于是就抱着完全开放的求学心态,想打开眼睛看周边的一切,包括国外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学院的学习氛围、周边国家的人文风景等等。在访问学者期间,我利用工作之余,不断接触新鲜的人和事物,感受不同的世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经过回国后再次对比,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国内外的差距还是很大,认识到行业领域需要努力追赶。2011年,我再次出国留学,此时,一门心思就只想好好学习。在做博士后的那段日子里,几乎都是实验室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一个,恨不得一天掰成几天用,满满的工作计划,几乎每天在实验室工作15小时以上。身上经常备着好几个计时闹钟,每个细小的时段都安排了密集的工作,多个项目并进,把每一天都用到极致。虽然只待了一年,实验室其他博士后开玩笑说我这一年干的活相当于别人干了三四年!虽然很辛苦,但最终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并带了回来。其实在第二次出国时,我们就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国内外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某些领域甚至比国外还有优势,这也真实反应了我们国家的快速成长和日新月异的发展。
 
肿瘤瞭望 :留学的经历加深了您对医学领域的知识及医院科室管理的认识。在您看来,我国医学领域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聂建云教授:通过两次出国以及与国外的多次交流和比较发现,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是很显著的优势。由于患者数量多,国内医生的临床实践机会要比国外医生多得多,临床实践能力也更强。我国医学领域相对国外较为弱势的地方多在语言和观念层面:在语言方面,即便我们有很好的成果,却可能因为语言呈现的能力不足,导致发文章更难、信息传递面更窄。在观念方面,我个人感受最深处就是国内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阳性结果导向太强烈了!比如国外的硕士、博士的培养,不一定非得三年或四年毕业,直至完成成果、达到培养的目标才可以毕业;在国内则对3年硕士毕业、3~4年博士毕业十分看重,到了年限不毕业甚至会觉得是件丢脸的事情,这种导向很容易造成过分追求小而速成的成果,容易导致科研的连续性不佳、难以形成较好的研究体系。当然,近些年以来,发达地区或省份的硕士博士培养理念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改观和优化,甚至与国外顶尖的大学接轨了。
 
肿瘤瞭望:如您所言,医学速成不可取,还需脚踏实地。如此,在您带领自己科室团队的时候,您对科室医生有怎样的要求?
 
聂建云教授:我一直希望在临床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贯彻科研的连续性并建立完善连贯的体系。在医学生培养方面,我们从研一就已经要求学生快速建立科研思维,尽早思考课题,让同学们传帮带,组建“研究生训练营”,营造科研学术氛围。在年轻医生的培养方面,我们更在乎“科有专科特色,人有技术专长”,让每人专精一项技术,而非泛泛熟悉多项技术。通过不断的历练成长,专精不同技术的人协作在一起,自然就成了一个很强大的团队,发挥各自擅长的优势,高效地实现我们的临床和科研目标。

第肆章:治病
医患同心,相携前行
 
 肿瘤瞭望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数据,您诊治过的乳腺疾病患者超过10万人次,这里面一定有您印象特别深刻的故事,请您为大家讲述一下。
 
聂建云教授:工作的27年里,我诊治过的乳腺疾病的患者确实超过10万人次,单纯我主刀做的乳腺癌手术也有四五千台,算上之前跟着老师们治疗的患者的话,则数量更多。每一位患者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都会经历很不容易的治疗历程。多年的从医生涯中,许多患者都会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艰难的,也有顺利的。例如,印象非常深刻、也让我很心痛的一位患者,是在她经过乳腺癌治疗后,每次复查都很好。大约过了七八年,有一次我无意中碰到患者家属,问他关于患者的情况时,他说患者最近自杀了。这件事令我非常震惊,影响也很大,毕竟患者治疗后的七八年里并未复发转移,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后来我才了解到,她因为患病后,心理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搬离了原来生活的地方,到了另外一个城市独自居住,从不出门,连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家人买好放在门口,等家人离开后再取,一直这样生活,直到在家中自杀。她因失去了心理健康导致自杀的结局,比疾病导致的死亡让我们更加触动。此后,我常常想:作为医生,我们可以把患者的躯体治好,但是心理的创伤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乳腺是女性体表的器官,它的存在对于女性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医生的工作目标,除了让患者活得更长,也应该让患者活得更好!好就好在近年CSCO BC等指南开始越来越强调乳腺癌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关注到美容、整形、遗传、心理、生育、继发心血管疾病、骨健康和代谢等方面的管理。我们也非常有必要在不断丰富自身的诊治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让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当然也有印象特别深的正面案例。有许许多多的患者从治疗到现在过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都很好,甚至越来越好,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有一位让我特别佩服的患者,她和她先生都属于在单位里权高位重的人,家庭条件非常好。在她患病后,她和她先生就都辞职了,领着双方的老人游历遍了全世界,穿越索马里、自驾非洲、徒步尼泊尔、登珠峰等。她在旅游的同时还做很多公益活动,用自己对生命的感受去引导乳腺癌患者怎么获得更好的生活方式,不仅让自己活得更精彩,还“用生命影响生命”。直至今日,她还在我们科室里做义工,只要有患者需要心理辅导,她都会来分享精彩的生活案例。她经常说她自己“获得了重生”,不仅自己生活得很健康、很阳光,也带动了身边的很多人积极向上。作为医生,尽可能在诊治过程中,鼓励和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为自己活得更精彩,让身边的人感受到自己的阳光,带动家人一起获得更健康的生活状态,也是我们努力一种方向。
 
肿瘤瞭望 :在治疗患者过程当中,您也组建了一些患者组织,能请您介绍一下吗?
 
聂建云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乳腺中心患友群体非常庞大,每年收治新发乳腺癌患者约2500~3000人,乳腺癌手术约2200例。患者间为了更好的互帮互助,自发组织成立了许多患者团体。比如科内较大的“爱康粉红丝带”志愿服务队、“爱汝家园”、云南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专委会、“云南粉红丝带联盟”等,均有医生、护士或者患者志愿者在维护。科室里只要有活动,患者志愿者也特别愿意参加,比如为其他患者提供心理疏导,他们自己的经历能让患者感同身受,疏导起来更加容易起共鸣,这是医生和护士所无法提供的助力。患者组织和医护人员关系也非常亲密,每年医师节,都会有大量的患者或者患者社团代表到科里来慰问感谢,过来锦旗和慰问信,真的是让人非常感动,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受到了患者的真心认可,觉得自己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伍章:叮咛
医者仁心,大道无垠
 
肿瘤瞭望 :您认为新一代的医生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医生?
 
聂建云教授: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医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狭义的讲,医生是治病救人的职业,必须得具备过硬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这是底线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才有足够的能力治疗病人。但仅凭技能和知识并不代表出色,医者仁心同样重要,这既是行医的目标,也是行医的标准。作为医生,应时刻为患者着想,换位思考,把治疗过程的每一个行为都做到规范,秉持一颗医者仁心,是非常重要的。
 
聂建云教授在会议中
 
肿瘤瞭望 :近年的伤医事件、学医辛苦的报道让医学专业有些不被看好,您作为医学前辈,对新晋的医学生和医生有哪些引导?
 
聂建云教授:确实近几年国内出现许多伤医的负面事件,让医疗行业蒙受了很大的阴影,甚至导致了一些医护人员离开医疗行业,让人很痛心!但我认为这些事件之所以被定义为“负面事件”,说明这是受人唾弃的行为!我觉得短期现象不代表长此以往,个别问题不能以偏概全,我相信普遍大众一定会守心持正,再加上相关制度建设和行业发展,这种局面一定会改善。从大环境看,医生和教师仍然是备受尊重的职业,医护人员仍然是一心治病救人,广大老百姓也没有谁愿意去伤医,虽然有一些非医疗行业因素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整体的大环境和基础还是好的,也请大家不要因为看到一点点困难而离开这个行业。医疗行业维系着人类的健康,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大家都嫌恶医学,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我对我们的政府、我们的老百姓以及我们的医生还是非常有信心,我相信整个医疗行业会进一步成长,变得越来越好。
 
第陆章:信念
笃定目标,博学精进
 
肿瘤瞭望 :回顾您二十余年的从医之路,展望更长久的未来,您有哪些话要在这里说一说?
 
聂建云教授:“每个人一定要有准确而清晰的目标,并有为之努力和坚持的信念”,这是我过往经历中比较认同的一句话。我觉得我自己自己应该还算是目标感比较清晰的,知道什么年龄段、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情,该做好什么事情,如果没有笃定目标,可能很多努力就事倍功半,甚至是缘木求鱼。另外,“知识就是力量”,是我最近感受非常深刻的一句话。我觉得无论你有多强大,若没有足够的知识、眼界和平台,就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你才能发挥很大的能量。比如霍金,虽然躯体孱弱,但他的知识赋予了他足够大的能量去影响身边的人。因此,我们也要继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力量,不仅仅限于狭义的专业知识,还有广义的方方面面的非专业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博学带来进步。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谈笑间

分享到: 更多